跳至主要內容

天气之子 天気の子

姬娇逸...大约 27 分钟番剧爱情

天气之子 天気の子

信息

海报

剧情简介

部分内容引自萌娘百科

高一夏天,帆高自故乡离岛离家出走,来到东京。

但独立生活的梦想很快于现实中破灭。

东京连日的大雨,也仿佛象征帆高晦暗的未来。

在困顿的生活中,帆高于人潮拥挤的都会一角,邂逅了与弟弟相依为命的不可思议少女——阳菜。

「马上就会放晴了喔。」

废弃大楼杂草丛生的屋顶上,在阳菜这句话之后,

乌云散去、阳光洒落,

灰色的世界恢复了鲜艳色彩⋯⋯

在气候异常的时代,被命运捉弄的少年少女,

如何「选择」自己的生活?

制作公司

Toho

首播

  • 2019-07-19 JP
  • 2019-11-01 CN

片长

112分钟

IMDb

tt9426210

Score

Score PPFP:657

P Painting

Templar 圣堂

P Plot

Asura 阿修罗

F Feelings

Templar 圣堂

P Philosophy

Knight 骑士

更多

点评

《天气之子》,一场对社会常态的批判

部分内容引自 比特客栈的文艺复兴

以下内容含有剧透成分,可能影响观赏作品兴趣,请酌情阅读

还没看过本片的旅客,我不建议你阅读本文,以免带着这些大前提去看片。

上周我专门跑了香港一趟,去看新海诚的新作《天气之子》。

刚从戏院里出来的时候,我还有种「这片涉猎的题材这么多,然而结局立场又如此模糊,到底要表达什么」的感觉。

所以最初我给了 3/5 的评价。

直到与同行的友人们多次交流,听了他们各自的解说之后,我才改变了最初的想法,调整分数为 4/5。

我提高分数是为这个理由:

新海诚做了一次勇敢的尝试,《天气之子》不只是一场社会弱者的恋爱,她还是对日本大众最喜欢的「社会常态」的批判。

接下来的文字,是我尝试解释,为什么新海诚做了这些难以理解的剧情设计。

毫无疑问,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。希望大家能通过转变角度,看出属于自己的见解。

假如东京是「社会」,那晴天,就是「社会常态」的象征

《天气之子》的整个故事,围绕着一个常年下雨、气温偏低的东京展开。

没人知道为什么这些雨不散去,也没有背景交代是什么导致了气候的变化。

我们确定的,是东京人们都期望见到久违的「晴天」。

毕竟,还有什么比一望无际的城市天际线,更加让人心旷神怡呢?

(如果你没去过东京,不妨回忆下《你的名字》里,从村里穿越到东京的三叶,第一次出门上街的表情。)

在《天气之子》里,「晴天」是一种催化剂,让人有动力工作、有动力消费、有动力恋爱。

《天气之子》的东京渴望晴天,就像任何文明社会,渴望发展与和平。

乌云密布的东京与它阴影里的「弱者」

与晴天的东京格格不入的,是两位不符合社会规格的主角。

  • 观众不知道男主角帆高为何离开他所在的岛屿,我们只知道,他是一位离家逃学的未成年人。
  • 观众不知道女主角阳菜的母亲得了什么病,父亲又在哪里,我们只知道,她与弟弟相依为命。

实话实说,这并非什么特别罕见的案例,作为一个文明社会,我们早已知道如何处理这种问题。

  • 离家出走?合理的选择当然是劝说与送回家人身边。
  • 孤儿家庭?合理的选择自然是政府资助与安排监护人。

让我再重复一遍:

作为一个「文明」社会,我们能「处理」好这种「问题」。

这是新海诚本作的第一个观点:

《天气之子》片中一味想把男主角送回家人身边,想把女主角和她弟弟送入保护机构的警察,并没有因为「善意」与「理解」而帮助他们。

对于警察而言,男女主角是东京这个「文明」社会的「问题」,大家都讨厌这些「问题」,所以需要「处理」。

这就是为啥,《天气之子》不断描写男主角帆高被路人、店员、警方鄙视与欺负的场景。

甚至在男主失去女主的时候,警察对被捕男主的态度仍是,「所以我说年轻人很烦」。

甚至连女主角阳菜这种自力更生的角色,也要被邻居大妈非议。

一个追求文明的东京,一个祈愿晴天的东京,却不愿正眼看待,同样生活在雨中的弱者。

不合规者,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

男二圭介因为看到男主像年轻的自己而收留他,女二夏美因为男主的善良心肠而支持他。

然而男女主角仍在寻找,自己被东京社会认可的方式。

结论是「晴女」商业计划。

又有谁不喜欢随叫随到的晴天呢?

东京社会或许不在意一两个未成年人的苦衷,但他们在意自己的心情与钱包,「晴女」项目可谓「一时走红」。

被社会大众认可的感觉是香甜的,在烟花汇演的高楼上,阳菜开心的对帆高说,感谢他,因为「成为晴女之后,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」。

只是连帆高也不知道她为此付出的代价。

苍天的规则

《天气之子》里的苍天并没有实体,它们仅仅赋予了阳菜在有限度范围内,控制自然力量的能力。

苍天的要价挺「便宜」:

你们希望东京天气恢复正常?我们不要首相,不要明星,只要一位为家族生计而打工的未成年少女。

毫无疑问,牺牲一个普通百姓,比牺牲整个城市的「晴天」与「常态」,更加「合理」。

东京社会早已经默认了这个共识。

男二圭介也因为不想失去女儿的抚养权而默认了这个共识。

男主角帆高也因为自己来东京是追逐那天空中落下的光线,而默认了这共识。

所以「晴女」阳菜自愿牺牲了自己,一边落泪,一边安慰帆高,别伤心。

社会的规则

直到帆高被警察逮捕,并被告知,一天到晚搞姐系恋爱的新海诚,居然隐藏了女主的真实年龄,他才意识到,是自己的整个思维方式错误了。

不是阳菜应该满足社会对她的要求。

而是社会应该理解,阳菜想靠自己力量生存,不被东京人鄙视的愿望。

难道为东京的晴天牺牲自己,就是阳菜的价值吗?

帆高终于有勇气拒绝这种共识。

帆高为什么宁愿与警方对抗,也要去把阳菜找回来?

或者说,为什么《天气之子》把警方作为主要对手,而不是黑道、富翁或者政府阴谋?

因为警方代表着东京社会维持「常态」的力量,他们愿意调查枪支与爆炸,但不愿知道这背后的人的境遇。

帆高反抗的,就是这种冷漠的力量。

为什么男二圭介一开始劝说帆高,别斗争了,你只是被误会,和警察解释就好了。但最后加入混战?

帆高的枪击,让圭介理解,帆高对阳菜的感情,完全不亚于圭介自己对女儿的感情。

既然圭介愿意为女儿的支气管病献出一切,他又何尝不能理解,愿意为阳菜与警方持枪对峙的帆高呢?

豪雨之后的规则

帆高在拯救阳菜时说的话,或许就是新海诚想对观众说的话:

「我只想要你,不想要晴天的东京,请你为自己着想。」

换而言之,我们或许认为自己拥有了「文明」,知道如何「处理」社会的弱者,却还远没有到「理解」与「支持」她们的程度。这些人的价值不该由社会来定,而是由她们自己来定。

为了进一步阐明这点,新海诚做了一个不合主流作品的选择:帆高与阳菜并没有进一步拯救东京。

我认为,因为新海诚想说:《天气之子》里东京的这套规则,有必要被推倒重来。

《天气之子》通过几位老人,不断重复这个观点:

文明社会建立了各种规则,但这些绝不是「自古以来」的规则,也没有什么规则是「不可推翻」的。

事实上,即便东京被豪雨淹没,泷(《你的名字》里的那位)的一家不得不搬迁,他的祖母富美,还是对《天气之子》的男主角帆高说:

你为什么要道歉?东京以前也是个海湾,现在只不过恢复到以前罢了。

换而言之,破坏东京的常态,并没有什么可怕的。

结局中:

  • 帆高回去小岛完成了学历,因为不想给阳菜生活带来任何压力。
  • 圭介从自己的都市传说编辑社走了出来,变成了挺正规的企业。
  • 阳菜似乎终于获得自己生活的权利,并仍在为灾后的东京祈祷。

帆高最后感叹,「我们的确改变了世界」。

他指的,也许是灾后东京,终于留给他们一点生活空间。

后话

新海诚想在《天气之子》中表达的内容,毫无疑问比前几作要复杂的多。他留下的线索又非常模糊,以至于我一度和其他作者一样,怀疑他是在推崇新自由主义。

但现在我认为,新海诚并没有突然激进到那个程度:

他只是对日本一方面推崇福利社会,一方面又对社会的弱者如此冷漠、忽视与排斥,感到失望罢了。

《天气之子》算不算新海诚的变革?

我觉得,至少他跨出了令人敬佩的一步。

因此尽管有牵强之处,我仍给本作 4/5。

即便此后无晴,不要紧,活下去

部分内容引自 哔哩哔哩 风格里哦

以下内容含有剧透成分,可能影响观赏作品兴趣,请酌情阅读

“所有人都只拥有自己的世界,在那个世界里拼命生活着,扮演自己的角色,背负着某种责任,把自己唯一的生命从今天运作到明天,不仅仅是阳菜而已。所有人都挣扎着,生存在那种自我的世界里。我明白有他人在近处看着自己这一切带来的信心和安心感。‘在看着我’、‘知道我的小世界’、‘有人牵挂着我不要紧’——我明白这是莫大的支持。而当看见无可替代的那个重要的人在挣扎的情景时,就会希望自己变成这个人的‘不要紧(だいじょうぶ )’。

——RADWIMPS·illion

两千多年以前,亚里士多德在一本书中写到自己的观点——“一个地方并非总是陆地或海洋,以前是陆地的,变成了海洋,而现在是海洋的,有一天将变成陆地……”,先贤认定这种古老的循环一直在自然界上演,我们或许偶尔能观察到现象,但以人类的渺小却未必有幸见证整个循环的完整过程。这本书叫做《Meteorolosis(天象论)》,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关天气的论著,也是气象学(meteorology)这个单词的由来。

谈到天气时,或许是人类最能收敛起狂傲与自信的时候。即便在科技水平如此发达的当下,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依旧没有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。它仍然是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节目,人们每天会习惯性地在固定时刻打开电视了解第二天的天气,或是通过更方便的互联网来查看信息,即便对于这种“不靠谱”的预测从来没有完全信服过。

但我们还是会忍不住去关注天气,因为它决定了我们的计划和安排。

或者我们自以为那些行动是被天气所决定的。

是如此吗?

《天气之子》讲的还是一个标准的新海诚式故事,离家出走的少年不顾一切地来到东京,遇到了真正的百分百晴天女孩,两人靠这能力通过实现他人“希望天晴”的愿望来挣钱。当然,祈祷必有代价,召唤晴天是逆天而行,于是天气之子注定要牺牲。他们本以为找到了最幸福的生活模式,这个“小故事”却被真实“大世界”里的天气异象瞬间击垮,于是奇迹被迫停止,双方被迫分离。从此再无晴天女孩,从此东京的雨,再也不停。

似乎又要说到“世界系”了,但其实没必要。这就是一个简单、荒诞且甚至有些经不起推敲的故事,随便地离家出走、随便地捡到枪、随便地遇上超能力者、随便地与警察发生冲突、随便地淹了半个东京……故事一向不是新海诚的强项,在《天气之子》中这个问题甚至比以往暴露得更加严重。明明是一个设定上比《你的名字。》更简单易懂的故事,但从观众的角度想要完全理解并被打动,反而要比前者要更困难一些。

但这次导演是故意的——

“虽然没有因这样的经历获得明确的答案,但我也拿定了主意,那就是‘电影并不是学校的教科书’。我进而想到,电影(或广而言之的娱乐业)没有必要作为正确的榜样,毋宁说,应该去叙说教科书里没有提到的东西, 例如别人知道了要皱眉头的私密愿望。我要用不同于教科书、不同于政治家、不同于评论家的语言来叙说。我要以不同于道德或教育的标准来写故事,这才是我的工作。如果我因此遭受批评,那也是无可奈何的吧,我只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成故事。也许决心来得有点迟,但《天气之子》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的故事。”

《你的名字。》是新海诚对于商业化与大众口味迎合最成功的一次尝试,让他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与争议。他明白了大家喜欢看怎样的故事,但也无法忽视那些不满的批评声。于是这一次新海诚终于放飞自我,任性地用同样高水准的制作质量、相似到近乎完美对应的结构和主题,讲了一个彻彻底底属于自己的故事。虽然看起来还是类似的少年少女爱情与大灾难大事件的结合,但内核却已截然不同。宣传语中那句“我们改变了世界”听起来很唬人,但影片真正的内核象征其实只有两个——出现在海报上的 “少女”,出现在正片里的 “枪”

A Girl and a Gun.

这就是一些观众会吐槽的,好好的小清新故事里为什么会出现突兀的手枪?为什么男主帆高捡到枪以后还真的拿来开了枪,甚至最后敢与警察对峙?这种桥段与温情浪漫的故事太不搭调了,令人出戏。

但如果你问一个离家出走的少年,有什么东西能够给予他对抗整个世界的勇气,答案就只有这个——一把枪,一个女孩。这是一个抽象化了的、关于长大之前梦想的故事,我们梦想遇到一个闪闪发光的人,能让我们爱上她;我们梦想能够变得强大,拥有保护她和改变世界的力量。 于是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孩,她居然能改变天气;当然还需要一把枪,它就是一个明示,代表暴力、叛逆、危险,以及力量本身。当然,观众也许仍旧会困惑这样的情节设计,最后他们到底是怎么了,为什么阳菜也没能改变东京的雨天,为什么帆高一番折腾后还是被警察抓住送回了老家?

影片中有个镜头一晃而过,当帆高莽莽撞撞地只身来到东京,节衣缩食地度日的时候,用来压泡面的那一本书,是 《The Catcher in the Rye》,《麦田里的守望者》。这本小说用混沌的意识流讲了一个叛逆青年离家出走的故事,仅此而已,却成为了50年代美国文学新潮流的灵魂,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与成年人。1980年12月8日的晚上,约翰·列侬身中数枪倒在血泊中。杀死他的那个年轻人平静地站在原地,对人们说,我这么做的原因,都写在那本《麦田里的守望者》里了。

你看,现实中的叛逆必然带来尖锐的矛盾,甚至是流血的代价,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动画里那种俗套而虚假的完美温情。所谓男生和女生美好地恋爱,在恋爱的过程中影响陨石的走向、控制天气的变化……仿佛一切的联系都是那么顺理成章,遂人心愿。最后当然会出现危机,但少年少女的梦想也一定会与这个庞大的世界观绑定,我们只需要好好在一起,顺便拯救一下世界就好。

可惜,世界如果真的是这个样子,或者新海诚认为它应该是这个样子,当年《秒速五厘米》中的那一列火车就不会出现了。我们凭什么就认为自己的愿望跟世界的走向是不会冲突的,一厢情愿地将之绑定,总是期待着那些牵强附会的童话呢?在这个故事里,天气神社的老神主告诉了夏美他们残酷的真相——

“所谓的天气,原本就是天的脾气。老天爷的脾气与人无关,正常也好异常也好,难以预料。而我们人类不过是在湿漉漉的天地之间挣扎谋生,只是寄身暂住而已。 从前大家都对此心知肚明。”

从前大家心知肚明,后来我们心照不宣。与更宏大且不可抗拒的荒诞相比,少年的一把枪和少女的一点超能力,根本无足轻重。 天气就是世界的情绪,它喜怒无常,不仅不可控,甚至都做不到预测。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理解本作有些任性的情节背后,那真正忧伤的基调。明明只是活着,有一位杀手大叔曾经对小萝莉说过,活着从来没有容易,从一开始就是如此。对少年少女们而言,家长就是天气、老师就是天气、学校就是天气……社会与这个真实世界本身,就是最不可预知也不可控制的天气。所有那些明明拼命想要理解想要接近,却永远无法触及的压迫与无奈,都是每一个灵魂头顶隆隆作响的阴云与滂沱的暴雨。

因此,这个故事并不是在宣扬或者吹嘘那些幼稚地反抗——帆高最后无力抵抗被警察抓住,遣送回家;阳菜失去能力回归平庸,东京从此无晴。他们终究还是会被社会无情地收拾和教育,就像东京最后还是被下了三年的大雨硬生生地改变了地貌。没有奇迹发生。没有奇迹发生。但是他们反抗过,这就是生而为人最大地骄傲。

于是导演在一个本可以继续复制成功套路的故事中没有妥协,而是罕见地赤裸裸展示出了最尖锐的矛盾——男女主角最终的梦想,居然与世界完全对立。 阳菜如果继续祈祷天晴就会死,如果想要活下去,就不能继续为别人带来奇迹,“自私地”不再去管这崩坏的天气,并不存在一个主角的幸福与拯救世界同步一致的选项。而新海诚自己对此的观点是什么呢?片尾曲的名字已经给出了答案,“大丈夫”,《不要紧(だいじょうぶ)》——没有晴天就没有晴天吧,一直下雨就一直下雨吧,比起这操蛋的天气和世界,我就是只在乎你。

帆高与阳菜在开展晴天委托任务的时候,曾经幸福而充满成就地感慨着,人类原来是如此依赖晴天,“人心还真是不可思议,像是早晨看到窗外的晴天,就能获得活力;光是看到蓝天,就会觉得活着真好,想要更爱身边的人。”——那些工作、约会、计划、烦恼、梦想,明明没有其他区别,仅仅是因为天气的改变,就有了不同的结果。但是老天回应祈求才是奇迹,更多的时候,我们只能独自面对那些湿漉漉的、阴雨连绵的日子。

活着就是这样糟糕,对所有人一视同仁,雨滴落下,众生平等。因此,无论成人还是孩童,无论元气满满的幸运儿还是苦苦挣扎的失败者,每个人面对的都是残酷的世界。你不知道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女孩,瘦弱的肩膀上是不是承担着一整个世界的重压,仅仅是活着这件事本身,对她而言或许就已经竭尽全力。对人而言,到底何谓长大?就是故事里阳菜决定交还这本不该有的能力,决定牺牲自己的那一瞬间——

“我置身于云上的草原,从地面上绝对看不到那里。我是蓝,也是白;我是风,也是水。我已经成了世界的一部分,无喜也无悲,只是像那些气候现象一样,一直流泪。

阳菜与帆高的行为,到底算不算叛逆自私呢?观众很容易一不小心就陷入圈套,忘记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——莫名其妙的大雨本来就不是他们带来的,从一开始就存在了。剧中台词也反复提醒着我们,世界本就如此荒诞无常。恰恰相反,少年少女做的明明是在这样暗无天日的混沌中,努力为部分人带去了短暂的阳光灿烂。

就算如此,大人们却从来不知道这些背后的奇迹。所以作为一个少年,在那样的委屈和绝望之下,最后冲出警察局,怒吼着举起枪来,其实真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、带着隐隐的巨大悲伤的故事。另外一个细节是,两次开枪的时候,帆高的枪口都没有对着大人,而是指向了天空。 已经屈服于老天,习惯了阴雨的成年人,他们眼中的所谓任性与疯狂,其实只是那些还愿意相信奇迹,还愿意改变世界的孤独者们最后的挣扎。

在故事结尾,果然没有奇迹,半座东京市沉入了海里。但老奶奶告诉帆高,东京就是江户,所谓江户就是江河入海的门户,如今繁华的东京港区,从前本就是一片汪洋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种神秘而伟岸地改变与循环便是如此,老天爷的任性才是真正无所顾忌,与人无关。 所以这一次的故事里不再有无需付出代价就获得的奇迹。甚至,阻碍少年少女的也并非东京永不停歇的大雨,而是成年人、法律、距离……天气就是社会、是生活、是世界本身。于是,他们在任性的胡闹过后,最终被迫接受了这个并不讨喜的世界。

但是,大人不应该嘲笑孩子,妥协的人不应该嘲笑逆天改命的傻瓜。

因为那些挣扎仍然有意义。

本来应该是主角创造奇迹,让东京放晴,大家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。在导演任性地坚持下,这个故事选择了另一个结尾,主角没能改变天气,东京的晴天消失——但人们依旧努力地活着。 无非是电车换成了渡轮,即便此后无晴,生活也要继续。主角回归平凡的日常生活,最后终于在另一个下雨天相遇。这样的挣扎,带着对于生存与生活的隐喻,或许才是更真实,也更令人感动的结局。当富美奶奶对帆高讲完东京与江户的历史,最后补充了一句话——“那块土地是人和天气一点一点改变过来的”。

天气可以失控,但人不能放弃活着。

傻瓜的努力也是有意义的,那些年轻倔强也并非无法被理解,最大的证据就是片中是须贺先生面对警察时控制不住流下的眼泪,他就是新海诚自己。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, 乌云其实从来不会散去,但你总能看见它耀眼的银边,然后抬起头流泪,笑着活下去。坂元裕二在《anone》里也写过这样的话,“没有下不停的雨,雨停了还会再下。努力可能会背叛你,但放弃不会。”——没错,祈祷与努力不一定管用,但认命的人,从来都活该。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似乎已经走向宿命论的终点,在最后的结尾,帆高却突然改口,坚信自己和阳菜确实改变了世界。

因为那个夏天,他们确实曾经无数次让晴天短暂地出现在了东京,这就足够了。一个人上东京,自己养活自己,遇见想要守护的女孩,一起为他人带来希望,拼尽全力去拯救这个世界,或者至少拯救一个人。那些发生在灿烂晴天里的美好是理想的梦,而更多的,下雨天里不那么美好的故事,是生活本身。所有这些加在一起,才是完整的人生。

对于帆高而言,在东京最难忘的日子其实并不是快乐的晴天委托业务时期,而是那个雨雪交加的出逃夜晚,躲在宾馆一起唱《恋爱幸运曲奇》——那一刻虽然短暂,但不是通过祈求上天得来的,而是自己拼命换来得真正幸福。唯有这种幸福才是人类最宝贵的力量,它在那些老天流泪的阴沉岁月里,反复不停地默默提醒着我们,“不要紧(だいじょうぶ)”——

“窗外又传来猛烈的雨声,不过已经不再像之前那般暴力,它柔和亲切得多,仿佛遥远的太鼓声,只为我们奏响。独特的太鼓声从遥远的地方传来,花了很长时间才抵达我们的耳边。那声音知道我们的过去和未来,绝不会责备我们的任何决定和选择,默默地接纳一切历史。

活下去!那声音说。

活下去,活下去!

只要活下去。

补充
  1. 这个故事跟所谓“电车难题”毫无关系。
  2. 东京一开始就在下雨,在阳菜觉醒能力之前就在下了,从来没有停过,这个大设定跟男女主的选择和行为没有任何关系,更不是任何“惩罚”或者“报复”。
  3. 所以不存在任何“主角淹了半个东京”、“主角们造成了一直下雨”、“主角们为了自己害了大家”的事实,主角们的行动并没有“毁灭世界”。这个故事一开始就跟拯救世界无关,除了主角和那些发起晴天委托的人,其他人甚至对一直下雨的现象完全麻木,没有晴天也一样地生活。
  4. 阳菜没有那么厉害,她最开始觉醒的时候,许的愿望是希望能拯救母亲,上天并没有实现,只是让她有了小范围召唤晴天的能力,为了让全城放晴,甚至必须付出生命。而她即使牺牲自己,也不代表之后就不会重新开始下雨。她根本拯救不了世界,她只是一个“人柱力”,祭品,设定上就是代表人类社会自古以来用来祭天祈求天气的牺牲品。
  5. 东京一直下雨在故事的世界观里,甚至根本不是灾难,跟《你的名字。》中的陨石天灾有本质区别,“下雨”并不是“陨石”“核弹”“怪物入侵”那样的灾难和主要矛盾,而是背景。所以也不存在“主角们有能力却自私的不去拯救世界”,东京压根不需要拯救。大家都活得好好的,影片中大量出现了前后对应的台词场景,用几乎是明示的方式反复在表达这一点。三年以后孩童还是在水边嬉戏,路边行人的台词还是类似很积极的生活对话,连分镜都是对应的。靠海的地方淹了就搬家而已,电车换成渡轮,生活照旧。
  6. 所以我文中提到的关于主角叛逆和任性的地方,都是指离家出走、开枪、反抗警察和成人这些,而不是说有关天气的方面。在天气方面这两人没有做错任何事情,以自己最大的善良和勇气尽了努力,而且是这个电影世界观下唯一试图做出改变的人。
  7. 所以本片的核心主题才是“天气”,所谓天气的意思就是这样。下雨而已,算不上灾难,但就是不可控制,无能为力。没有到让人矫情地觉得世界毁灭,遭受灾难的地步,实际上影片中的人们也没有把不停下雨当成灾难。但就是淅淅沥沥,阴暗连绵,就像生活本身,而我们不得不活下去,仅此而已。
  8. 这些仅仅是对设定的解释,无关电影好坏本身。电影不是完美的作品,有明显缺陷,我在文中也提到了,剧情和设定处理非常糟糕,造成了理解上很大的困难。但那些是故事讲得好不好,故事精彩不精彩的问题,故事的三观并没有毛病。

其他

Watch[1]

注意

存在错误的可能性

  • 2021-03-12

二刷

评论
  • 按正序
  • 按倒序
  • 按热度
Powered by Waline v2.15.8